English

一个属于时代的创业奇迹

1998-06-19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高建进 我有话说

16位年轻的科技工作者,冲破社会观念的樊篱,毅然离开同时代许多人神往的科研院所,下海创办了福建省最早的股份制企业——实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开始了艰难的创业之旅。这一年是1988年。

10年之后,以25万元注册资本起家的实达公司已发展成涉足计算机硬件产业、消费电子业、软件及信息业等三大产业的一家集团化上市公司,年产值超过16亿元。10年累计上缴国家税金2.5亿元。

从16人到16亿,这是一个属于时代的创业奇迹!这是对知识就是生产力的有力论证!实达人以自己成功的探索,找到了通往知识经济时代的“蓝色通道”。

“创中国人自己的品牌,干实达人心中的事业”

10年前,16名平均年龄不足25岁的科技工作者,以500元为一股,联合福建富闽公司,一起凑足了25万元,创办了福建实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当时,他们打的是全民与个体联营的招牌,实则是一家名副其实的股份制企业。股权明晰,利益均享,16人既是员工也是老板,使这家公司充满了创业的活力。出于中国知识分子特有的热情与理想,他们从一开始就提出了创办企业的“三个初衷”:尝试一种体制,使知识分子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合理的报酬;创造一种机制,使科研成果转化为商品;树立一个品牌,参与国际竞争,赚外国人的钱。后来实达人又把“三个初衷”概括为更简要生动的一句话——“创中国人自己的品牌,干实达人心中的事业”。

这些初衷决定了实达必须走发展实业之路。经过市场调查研究,他们决定把开发计算机终端作为突破口。经过多少个不眠之夜后,实达终端终于在1990年走向了市场。

那时实达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实达终端也没有为市场认同,销售成了公司的生命线。没有广告,有的只是产品、技术和创业的热情。实达副总裁黄奕豪感慨万分地谈起了一件往事:1991年,实达派出一支强大的销售队伍参加在扬州举办的中国建设银行订货会。到会后才知道这次订货会并不订货,只是厂家和用户交流。失望的厂家耐不住炎热的天气,纷纷打道回府。实达人却留了下来,不订货也不能放弃展示产品的好机会。当实达人坚持到最后时,会议突然改变了初衷,说可以订货了。实达终端在没有任何竞争对手的情况下,一下子拿到了建行700台的订单。

这一年实达终端共销售8000台,公司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直到今天,实达终端仍然是公司主要的利润来源。终端产品使实达完成了原始的资本积累。1991年实达公司实现销售收入5221万元,利润702万元。

之后实达公司南下香港、北上俄罗斯,进入房地产,搞起了酒店。表面上欣欣向荣,实际上由于摊子铺得太大,并偏离了公司原来的发展方向,公司高层由此产生了不同看法。1993年,叶龙受命担任总裁。

叶龙上任后,把1994年定为调整年,重新把目光集中到走科技实业的方向上。1995年实达以“强强联合”的名义,兼并了福建计算机外部设备厂,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计算机外设基地。这一成功的兼并使实达的产值当年就实现了翻番。

随着规模不断扩大,实达迅速从产业经营跨向资本经营,并开始筹划上市事宜。1996年实达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为实达带来了2亿多元的新增资本。一年后,业绩优良的实达股票入围道·琼斯中国股票指数,成为诠释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1997年起,实达集团再次展开了一系列的收购、兼并、合资,相继与爱普生、富士通等国际性大公司在ATM柜员机、打印机、电脑等领域建立了合作项目,为实达集团通过合作学到先进的技术与管理创造了条件。

与此同时,实达还加大了对软件和信息业的投入,使之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1997年实达收购了北京朗新公司,成功介入信息产业,并实现当年投入,当年收回投资。在组建北京实达朗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省实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福建实达系统集成有限公司、实达厦门软件研究中心的基础上,今年2月,实达又投资8000万元,成立了北京实达软件集成有限公司。如今,实达集团已完成了计算机硬件业、消费电子业、软件与信息业三业并举的产业构架。

“制度立业,永续经营”

实达的成就是辉煌的,人们在羡慕的同时不禁会问:实达的成功靠的是什么?

有人说,先进的体制是实达成功的关键之一。从一开始,实达人就在探索一种有助于形成有效激励机制的产权体制。他们发现:股份制是知识分子靠智慧进行创业时一种比较理想的模式。500元一股,按股分红,每个人的利益都与企业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实达如今把这样一种捆绑式创业的方式概括为一句形象的语言:营造利益共同体平台!

实达的产权是明晰的。公司组建时25万元资本金,其中由16名创业者凑了7.5万元;另一部分则是由富闽经济发展总公司等单位以国有法人股东的形式投入。经过10年高速发展后,16名创业者中现在仍留在实达公司的几乎都富了起来,而国有资产同期也实现了2000倍以上的增值。面对清晰可见的巨大的经济利益,公司每个员工的潜能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至1997年底,实达公司的股份构成是国有法人占52%,实达员工占19%,上市流通占25%。如果按具体承担者来分,员工是第二大股东,成为企业股份决定性的拥有者。此举极大地激发出员工的创业热情,进而也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实达每年都要招收大批新员工,如何实现新老员工利益的重新分配,使每个新员工也能从企业的发展中受益呢?实达公司于1997年开始筹划设立员工共同基金,以解决新员工的持股问题。当年募集员工基金3000万元,用以改造各子公司里原有的内部职工股。同时对经营风险较大的子公司,仍让其员工拥有子公司自己的内部职工股。这样由员工股票、共同基金、内部股一起构成了实达公司利益共享、风险同担的“共同体平台”。

完善的制度是实达公司成功的关键之二。创业初期,面对企业的生存压力,大家凭着一股热情,抱成一团,同时,员工少,产品少,管理比较简单,也就没有那么多的规章制度。1993年实达高层分裂后,新任总裁叶龙认识到,企业已经家大业大,原有那种靠个人魅力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企业发展的形势,于是就提出“制度立业”,以确保企业的“永续经营”。

实达的制度立业不仅仅停留在一般意义上的建章立制,而是基于高科技企业的特点,提出了一些独特的管理理念。其一,公司个人积累要通过制度转化为公司的积累,特别是高科技企业,许多成果、技术、客户关系往往与技术人员和业务员密切相关。为此实达制定了一套制度,规定所有的公司行为都必须记录在案,使个人的积累转变为公司的公共财富。

与此同时,实达公司还借助于内部的电脑网络,开辟了一个公告版,以提高整个公司的管理透明度。任何一个员工的意见,通过公告版就可以在同一时刻为各层面人员同时获悉。这种开放式的管理模式,既提高了员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也给管理者带来了空前的压力,提高了管理的效益。

“以人为本,团队拼搏”

实达公司的成功实际上就是一批极富个性和才能的科技工作者的成功。这是一个对文化有着强烈需求的群体。因此从一开始,实达就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以人为本、团队拼搏”的管理理念,逐步形成了既重视员工个人价值与作用又重视团体协同作战的企业文化内涵。

实达人给自己的企业取了一个带有强烈文化色彩的公司名称——“实为创业之本,达则兼善天下”。作为一家高科技企业,没有员工积极主动的精神,企业也就会失去活力和创造性。那么如何实现企业“以人为本”的目标呢?企业文化建设是实达公司实现“以人为本”目标的重要手段。

有一件事,可以充分体现实达企业文化的特点。实达的年轻人多,去年下半年,有一批年轻人想赶在牛年结束前结婚。获悉这一情况后,总裁叶龙提议由公司为这批年轻人举办集体婚礼。于是在今年1月22日由公司拨款数万元在福州大戏院为55对新婚夫妇举行了简朴又隆重的集体婚礼。

实达的“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还体现在重视对企业文化载体的精心培育上。公司每年都拨款数十万元用于出版一份能够全面反映公司全貌的高品位、综合性企业内部刊物——《实达》月刊。在实达信息网开通后,公司又在网络上开设了“你我说实达”、“实达BBS”等栏目,为每个员工提供了参与企业事务的开放式载体。与此同时,公司还定期邀请专家学者举办讲座、研讨会,从而营造了求知上进创新的企业文化氛围。

实达“以人为本”,强调的是“团队拼搏”精神。应该说,实达的诞生本身就是共同理想、价值观使然。经历了1993年公司高层分裂之后,实达现任班子在危机中建立了同甘共苦的情感。与此同时,总裁叶龙加大了授权力度,强调了集体的作用,又进一步增强了班子成员之间的团结协作,也为全公司作出了榜样。

当然,企业的成功,又反过来强化了实达人对自己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可以说,在如今的实达公司,个人作用与团队精神得到了有机的统一,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循环。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